4008云顶国际集团(亚洲)官方网站

云顶国际集团4008 >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浩丰新闻

新闻动态

联系浩丰

023-63500011

请留下您的建议和问题:

浩丰智库解读:坚持守正创新,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23 发布者:浩丰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考察调研文化产业时强调,“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守正创新,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各界共识,守正创新则是文化产业面向未来发展的基石,把握最新政策方向,才能为地方“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提供正确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指示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浩丰智库对此展开了解读。


01谋划“十四五”发展时期,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谋划“十四五”发展时期,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时期面临新时代、新阶段,新矛盾、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新目标、新任务等一系列新情况,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和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在国际新形式、国内大循环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理应在“十四五”时期肩负重任、开拓新机。

总书记的讲话,极大鼓舞了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生产力的士气,提振了信心;也为当前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的遵循。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文化产业去发力。

同时,传递了三个方面的信号: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文化和技术将继续深度融合;文化产业能够带动就业,吸引众多优秀人才的加入。国家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给文化产业的研究和从业人员带来了更强的信心。未来可期,前途无限,文化产业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美好的前景。


02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守正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守正创新,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化产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市场属性,但意识形态属性是本质属性。对应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追求社会效益,市场属性则表现为追求经济效益。文化产业既要按照市场规律去把产业做大做强,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分配中的积极作用,更要注意文化产业有意识形态的属性,这是它和别的产业不一样的地方,意识形态属性是本质属性,抓住了本质,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文化产业要保证社会效益优先。所谓优先,就是在解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问题时,先考虑社会效益,然后再考虑经济效益。文化产业的从业者,一定要按照精神产品的生产规律来把关,将社会效益放到第一位,然后再考虑如何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和“两个效益”关系,事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影响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全局,必须予以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坚持文化产业的价值导向,要确保价值观、意识形态不能有偏差,守住初衷和本源,这就是守正,是创新的前提。


03文化和科技融合,是文化产业面向未来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

文化和科技融合体现在文化生产方式、传播方式、业态模式、消费方式等方面。这种融合发展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必然趋势。

随着文化与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高新科技融合加深,传统文化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和互联网时代新兴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经济增长点。

特别是在文化创意与数字技术融合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开始向数字文化内容产业升级发展,开启面向未来的创新发展道路。2020年9月5日第十五届北京文博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专家指出,疫情期间,以移动终端、车载终端、家庭大屏终端等为载体的数字文化产业逆势上扬;以社交媒体、社交平台、数字阅读、数字音频、数字游戏、在线教育等为代表的面向客户端的数字文化产业用户规模明显提升。


04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文化和技术深入结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增长,这既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必须格外重视。

文化产业不仅创造了巨大的就业市场,同时也对人才的使用和培养提出了挑战,一是个性化人才的使用,二是跨界人才的培养。

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文化创新创造,是个性化的创造。怎么培养、支持这种个性化的人才,如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需要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思考。

目前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人才越来越多,但文化和科技、文化和旅游等跨界人才还有明显不足。未来,需要更加重视包括新兴文化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跨界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在“十四五”时期出台一些措施,鼓励文化产业人才工程的突破和创新。

 

本文作者:浩丰智库专家王渝、申霞。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2018云顶国际集团4008保留所有权利
友情链接:云顶国际集团4008

渝ICP备16002586号-1 Powered by 重庆网站建设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