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云顶国际集团(亚洲)官方网站

云顶国际集团4008 >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行业动态

新闻动态

联系浩丰

023-63500011

请留下您的建议和问题:

让“旅游+”成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5-09-09 发布者:浩丰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具有关联度高、渗透力强、易融合、带动大等特点,以旅游服务为核心形成的产业群涵盖的种类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旅游+”正在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8月19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发表署名文章,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以“旅游+”来重构中国旅游大格局大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即用旅游来统筹整合其他社会资源,以旅游业作为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主体;把“旅游+”作为重构中国旅游大格局的新路径,将“旅游+”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正像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关于旅游和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中所指出的那样,人类旅游在20世纪末已经由原来少数富人的奢侈行为发展到人人能够参与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大众旅游阶段,旅游不仅已经完全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而且在人们生活中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真正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经济越是发达,社会越是进步,人类旅游的需求就越旺盛,人们旅游活动发生的频率就越高。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现代旅游业,更是发展迅速,旅游接待人数多年来一直高位增长:国内旅游从1984年约2亿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36亿人次,增长了17倍;入境游客从1978年的180.92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1.28亿人次,增长近71倍;出境旅游从自有统计数据的1998年843万人次,到2014年突破一个亿,增长了10.8倍。目前,我国居民人均出游次数已超过2.5次/年。

正是由于旅游需求的持续旺盛、旅游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使旅游业成为社会经济体系中一直能够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少数产业之一,即使是在世界经济持续下滑的形势下,世界旅游业仍然能够保持逆势增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对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整体贡献也大幅提升。特别是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一直保持着持续、高位增长,旅游产业规模和经济贡献不断提高。据统计,1985年时全国旅游总收入只有117亿元,2014年时则达到了3.38万亿元,三十几年增长了288倍。另根据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的测算,2014年中国旅游业直接、间接和引致创造的GDP占全国总量的10.2%。旅游业占GDP的总量已经超过了汽车制造业(5.7%)、银行业(9.0%)和教育业(9.0%),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不仅旅游产业自身发展速度快,规模大,增长持续,而且,由于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具有强渗透、易融合的特点,使“旅游+”能够实现无边界扩张,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并促使传统产业实现产品增值和产业增长。旅游本身是一种“兴趣”性活动,人的兴趣所至,都可以促进社会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而人的兴趣是多样、动态、无边界的,就使旅游资源具有广泛性,任何能够满足人们观光、休闲、娱乐、体验、度假等旅游需求的事物和社会现象,都可以成为开发旅游产品、发展旅游业的资源,因此也就使“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除传统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交通等旅游业态外,“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林业”“旅游+水利”“旅游+文化”“旅游+艺术”“旅游+教育”“旅游+社区”等等,都能够相应的产生出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水利旅游、森林旅游、文化旅游、艺术旅游、教育旅游、修学或研修旅游、社区旅游等产品,并能够进一步衍生、细分出工业观光旅游、工业科普旅游、观光农业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创意农业旅游、森林观光旅游、森林休闲旅游、森林度假旅游等等,甚至还能够与宗教文化、医疗保健、养老养生等领域融合,形成更有主题性、专业性的宗教修习旅游、养生度假、度假养老等专项旅游产品。

旅游向其他产业和领域的渗透、融合,不仅形成了新的产业业态,而且能够创新出新的商业模式,使传统产业产生出更高的附加值。如“旅游+农业”,一方面能够使原本没有商业价值的许多农业资源产生出较高的经济价值,使农村经济资源的范畴得到了拓展,如农作物的花期——桃花、梨花、杏花等,原本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通过举办一周的桃花节或梨花会,所获得效益可能会超出农民种地一年的收入;另一方面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原本拿到集市上去销售几元一斤的水果,通过开展休闲采摘旅游,其价格能够得到大幅度、甚至成倍的增长,让同样大的地块、同样的产量获得了不一样的经济效益。

根据山东省有关课题组的测算,由于发展了农业和乡村旅游,山东省农业增加值的20%来自于乡村和农业旅游。这20%的增加值,就是在同样大的土地上、在同样产量的情况下,通过发展乡村和农业旅游来实现。而对于许许多多的乡村、特别是那些地处边远、山区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发挥自然、环境与乡村特色优势,走乡村旅游和乡村服务业之路,则是一条脱贫致富的最佳路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的中郝峪村,地处鲁中山区深处,是典型的贫困村庄,全村共113户、340人。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后来该村在旅游部门的指导下,依托山地、果园和农民的菜地,发展住农家屋、吃农家饭、种农家地、摘农家果的乡村旅游项目,全村有76户参与经营农家乐,其中有5家被省旅游局评为四星级农家乐。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和良性发展。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6400元,比2003年增长了13倍。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国著名的乡村旅游特色村和模范村。实践证明,“旅游+农业”所形成的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之路,在解决欠发达地区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农业增效模式创新、城镇化途径创新等方面的确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经济领域,“旅游+”所形成的内生动力,还能够使传统的产业业态发生嬗变和升华,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由于旅游业关联度高,对相关产业发展的拉动力大,“旅游+”不仅能够衍生出系列的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而且以旅游服务为内核的产业集群能够整体促进地方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优化,使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地方经济体系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成为地方财政贡献率最大的产业。以泰安市为例,原来的泰安旅游仅仅是泰山的观光旅游,旅游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一直徘徊在10%以下。近年来,通过“旅游+农业”大力发展乡村和农业旅游、“旅游+演艺”大力发展文化娱乐旅游、“旅游+影视”大力发展主题旅游、“旅游+温泉”大力发展休闲养生旅游、“旅游+工艺”大力开发旅游商品等等,使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到2014年,泰安旅游业财政性收入达到73.5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9.2%,其中旅游业直接财税收入39.8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1.2%;泰安市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率达到35.1%。旅游业已经实实在在成为当地社会经济体系中规模最大的产业、财政贡献率最高的产业。由此,也使当地的产业结构由过去的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结构。这正是“旅游+”的魅力和作用所在。

“旅游+”的魅力和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而且对包括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很多领域都能够产生推动创新、促进发展的催化作用。如“旅游+文化”,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旅游这个载体,文化的生存、传承和传播就失去一个依托。因此,旅游既是文化存在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途径,因此,旅游自古以来就是国际文化交流的渠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手段,甚至成为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手段。你可以通过一张照片来回忆一个地方的风景,可以通过带回的旅游纪念品了解一个民族的艺术,可以通过一次社区走访了解一个地方的生活……再如“旅游+养老”,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一些老年人开始尝试过上“候鸟式”的养老生活,即随着季节变化,到气候、环境好的地方去住一段时间,每年都会在两三个地方以度假的方式度过自己的老年生活。这种“旅游+养老”的“候鸟式”生活,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旅游改变生活,旅游让人过上有质量的生活。

旅游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地位、作用越来越大,旅游在国家对外交往、文化交流中渠道和桥梁作用越来越显著,旅游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旅游和旅游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催化剂和原动力。而且,旅游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朝阳产业、绿色产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是实现整个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旅游+”把旅游业的要素渗入、融进其他相关产业和领域,带动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的共同进步,并因此形成更加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新型业态、新型发展模式和新型产业结构体系——“旅游+”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当然,要做好“旅游+”任重道远,就当前我国旅游和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最迫切需要解决好的根本性问题是旅游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旅游+”几乎涉及社会经济的所有部门和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如何去推动“旅游+”、落实“旅游+”、做好“旅游+”,需要打破传统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体制,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协调和整体推进,建立整体规划、统一协调、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发挥好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作用,让“旅游+”真正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版权所有:2018云顶国际集团4008保留所有权利
友情链接:云顶国际集团4008

渝ICP备16002586号-1 Powered by 重庆网站建设

Baidu
sogou